特写特讯!免税烟渠道“百身莫赎”
在一个普通的夏日午后,李先生(化名)如往常一样,来到位于市中心的免税店选购烟酒。然而,这次购物经历却让他大失所望,也让他对免税烟渠道的现状产生了深深的忧虑。
李先生是烟民,自从得知国内免税店可以购买到价格远低于市场的香烟后,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光顾一次。然而,这次他在免税店选购的一款知名品牌香烟,却让他感到疑惑。
“这烟怎么味道不对?”李先生拿着烟,皱着眉头问店员。
“哦,可能是批次问题。”店员随口回答。
李先生将烟拿到阳光下仔细观察,发现烟盒上的条形码与市面上销售的香烟不一致。他立刻意识到,这可能是假烟。
“这可是免税烟,怎么可能是假烟?”李先生感到难以置信。

免税烟,本应是消费者信赖的渠道,如今却出现了假烟事件。这不禁让人对免税烟渠道的监管产生质疑。
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,记者采访了我国烟草行业专家张教授。
“免税烟渠道出现假烟,首先是因为监管不严。”张教授分析道,“免税店虽然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监管,但实际操作中,监管力度仍然有限。此外,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利润,铤而走险,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假烟,然后流入免税店。”
“其次,免税烟渠道的物流环节也存在漏洞。”张教授继续说道,“一些免税店为了降低成本,选择了一些没有资质的物流公司进行配送,导致假烟有机可乘。”
面对这些问题,张教授建议,首先,要加大对免税烟渠道的监管力度,确保免税店销售的真烟。其次,要加强对物流环节的监管,杜绝假烟流入免税店。最后,要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,一旦发现假烟,要及时举报。
此次免税烟渠道假烟事件,再次敲响了监管的警钟。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,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,让免税烟渠道真正成为消费者信赖的渠道。